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7篇
  免费   625篇
  国内免费   473篇
航空   1951篇
航天技术   789篇
综合类   427篇
航天   120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220篇
  2010年   270篇
  2009年   273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3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31.
The paper considers problems of biosynthesis of higher plants' biomass and "biological incineration" of plant wastes in a working physical model of biological LSS. The plant wastes are "biologically incinerated" in a special heterotrophic block involving Californian worms, mushrooms and straw. The block processes plant wastes (straw, haulms) to produce soil-like substrate (SLS) on which plants (wheat, radish) are grown. Gas exchange in such a system consists of respiratory gas exchange of SLS and photosynthesis and respiration of plants. Specifics of gas exchange dynamics of high plants--SLS complex has been considered. Relationship between such a gas exchange and PAR irradiance and age of plants has been established. Nitrogen and iron were found to the first to limit plants' growth on SLS when process conditions are deranged. The SLS microflora has been found to have different kinds of ammonifying and denitrifying bacteria which is indicative of intensive transformation of 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The number of physiological groups of microorganisms in SLS was, on the whole, steady. As a result, organic substances--products of exchange of plants and microorganisms were not accumulated in the medium, but mineralized and assimilated by the biocenosis.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developed model of a man-made ecosystem realized complete utilization of plant wastes and involved them into the intrasystem turnover.  相似文献   
32.
样条函数在轨道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在已知现速度的情况下,用样条函数计算视加速度的新方法,避免了传统牛顿插值法的不可靠性及由此而产生轨道重构错误的缺点,仿真结果表明用样条函数法重构的轨道精度明显优于牛顿插值法。  相似文献   
33.
空间实验室大面积太阳电池阵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空间实验室大面积太阳电池阵的方案构型,并进行了模态分析、热结构耦合分析和动力学仿真分析。生产出了全尺寸的集成演示样机,进行了展开试验、主展开机构的模态试验,以及半刚性太阳电池板和二自由度驱动机构的振动试验。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技术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4.
有效控制由于变形作用 (水化热、混凝土干缩和气温温差 )引起的结构裂缝 ,进而防止工程结构的裂漏通病 ,是一个普遍关注的技术难题。本文以广州市滨江东路隧道等工程为实例 ,从结构设计、结构与基础的共同作用、施工技术、材料优选、环境条件及信息化施工等方面 ,介绍有效控制地下结构裂缝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5.
着重分析研究气液两相流音速特性及其阻塞机理。通过测量由小药量电雷管爆炸而产生的压力波传播速度,然后修正到音速。试验结果表明,气液两相流音速与气泡率、当地压力及其流型有关。由于气液混合物强烈的压缩性,混气电解加工间隙中易于出现类似可压缩气体的阻塞现象。  相似文献   
36.
电铸成型是采用离子沉积的方法制造复制件,具有很好的复制精度,因此电铸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受极限电流密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电铸速率一直是制约电铸技术发展的一个瓶颈,许多学者为此做了大量的理论和试验研究,但对如何提高极限电流密度还没有提供一个比较满意的答案,为提高电铸局部电沉积速率,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讨论了影响电铸速率的因素,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电铸方法-喷射式电铸,并通过两组试验分析了局部电沉积速率怀电铸液流量的关系以及局部铸速率与喷嘴口径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喷射式电铸可以大大提高局部极限电流密度,从而使电铸局部电沉积速率有一个较大范围的提高,为将电铸与快速成型结合奠定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37.
基于神经网络的飞机主要参数估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飞机设计要求来选择主要参数往往涉及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本文基于多层神经网络计算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飞机主要参数的估算方法,并给出了实现这种方法的详细步骤。将该方法应用于喷气支线飞机和喷气公务机主要参数的估算,测试结果表明估算误差均在10%之内。  相似文献   
38.
紧凑热交换器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各种传热表面的板翅式紧凑热交换器进行了优化设计计算,建立了通用优化程序系统。此程序既适用于一般地面热交换器,也适用于飞机空调中的热交换器。与传统的设计计算相比较,优化设计的效果很好。热交换优化后,肋片的形状变得更加合理,芯体传热表面更加紧。通过各种肋片的计算得出,条状肋片为板翅式肋片中的最佳者。  相似文献   
39.
本文针对三相谐振直流环节逆变器提出了三种电流调节方案,并对这三种调节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电流调节△调制方案是零滞环的,它使得三相电流总是流向正确的方向,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但谐波特性较差;相邻模态电流调制方案使逆变器在相邻的开关模态或零开关模态之间进行切换,谐波特性很好,动态特性不够好,而滞环控制电流调制器根据逆变器的实际情况选择开关模态(包括零模态),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和谐波特性,适用于三相谐振直流环节逆变器。文中给出了三种方案下的仿真波形,仿真结果的比较也于文后给出。  相似文献   
40.
以提高低动压着舰时动态跟踪及抑制舰尾气流扰动的性能为期望 ,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 (LMI)的 H∞ 控制理论 ,提出了保持由地速构成的迎角 αd 恒定的 H∞ 飞行 /推力综合控制增广模型结构。使飞机在接近舰尾处于雷达导引系统关闭的关键时刻 ,该系统仍有姿态保持及抑制气流扰动的优良性能 ,从而改变了传统设计需由导引系统纠正气流扰动而引起的轨迹偏离。基于工程应用 ,文中提出了 H∞ 控制器的降阶方法 ,进行了离散化实时仿真验证。仿真表明 ,本文开发的系统能够很好地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